青藏地区最显著的自然特征 形成什么农业类型,有哪些农业区,形成什么牧业类型

2024-05-09

1. 青藏地区最显著的自然特征 形成什么农业类型,有哪些农业区,形成什么牧业类型

青藏地区最显著的自然特征高寒, 形成河谷农业类型,农业区有雅鲁藏布江谷地和湟水谷地,形成高寒牧业类型。

由于地势高,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热量不足,高于4500米的地方最热月平均温度不足10℃,无绝对无霜期,谷物难以成熟,只宜放牧。牧畜以耐高寒的犛牛、藏绵羊、藏山羊为主。4200米以下的河谷可以种植作物,以青稞、小麦、豌豆、马铃薯、圆根、油菜等耐寒种类为主。雅鲁藏布江河谷纬度低,冬季无严寒,小麦可安全越冬。加以光照条件好,春夏温度偏低,延长了小麦生长期,拉萨冬小麦亩产有1638斤的纪录。

青藏地区最显著的自然特征 形成什么农业类型,有哪些农业区,形成什么牧业类型

2. 青藏牧区的自然环境有什么特点?这种特点给牧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什么条件?

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以高原和盆地为主。内蒙古高原(包括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平坦开阔,东部为典型温带草原,中西部多沙漠、戈壁;新疆地形“三山夹两盆”,昆仑山脉、天山山脉、阿尔泰山脉都是亚洲中部重要的山脉,山顶终年积雪,山麓草场广大。其中天山山脉横亘中部,把新疆分为南北两部分,山间多陷落盆地和谷地(吐鲁番盆地、伊犁河谷等)艾丁湖海拔-156米,是我国陆地最低点。南部是我国最大的塔里木盆地,地表景观呈环状分布,“绿洲”是当地主要的农业区,中部有我国最大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我国最长的内流河塔里木河分布其间;天山以北是我国第二大盆地准噶尔盆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是我国的第二大沙漠。
2.气候特征:深居内陆,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都很大(吐鲁番盆地是我国的“热极”);降水稀少,年降水量少于400毫米,气候干燥(塔里木盆地年降水量少于50毫米,是我国的“干极”)。
3.水文特征:水量小,汛期短,河流含沙量大,多内流河,冰川融水是主要补给水源,有大片无流区。黄河上游落差大,水力丰。
4.主要河流:黄河、额尔齐斯河(我国唯一流入北冰洋河流)、塔里木河、伊犁河。
5.主要湖泊:罗布泊植被:内蒙古高原东部是典型的温带草原,内蒙古高原中部以西地区为温带荒漠。
6.土壤:以漠钙土和灰钙土为主。主导因素:降水量自东向西减少。
提供的条件:以本地畜禽养殖为主,培育提纯优质地方品种,申报品种保护,为产业开发奠定基础。

3. 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

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包括:气温低、日较差大、常年冰雪与寒冻。自上新世末至今大约300—400万年内,青藏地区大面积大幅度地抬升至现在的高度,经历了由低海拔热带、亚热带环境向高寒环境发展的剧烈演变,海拔高度剧增对自然地理环境所产生的变化也起着主导的作用。

青藏高原是亚洲内陆高原,是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第三极”。南起喜马拉雅山脉南缘,北至昆仑山、阿尔金山和祁连山北缘,西部为帕米尔高原和喀喇昆仑山脉,东及东北部与秦岭山脉西段和黄土高原相接,介于北纬26°00′~39°47′,东经73°19′~104°47′之间。

青藏高原的形成与地球上最近一次强烈的、大规模的地壳变动——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密切相关,表现为大幅度的近代上升,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且有许多超过雪线、海拔6,000—8,000米的山峰,是世界上最年轻的高原。

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

4. 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是

高寒是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青藏地区因地势高耸而成为一个独特的地区。青藏地区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称。由“高”随之而来的另一个显著的自然特征是“寒”,许多山峰终年积雪,冰川广布,雪山连绵。
  
   
  
 青藏地区,当今中国四大地理区划之一,位于我国的青藏高原,主要包括青海省中西部和西藏自治区,高原也因此而得名。这里适于耕种的土地很少,但是草场广布,是我国重要的牧区,主要的城市有拉萨、玉树等城市。
  
 青藏地区因地势高耸而成为一个独特的地区,有世界屋脊之称, 黄河、长江、澜沧江(在国外称湄公河)都发源在这里。青藏铁路是当今世界海拔最高、最长的高原铁路。有丰富的太阳能、地热和水能资源。其中雅鲁藏布江的水能蕴藏量仅次于长江。

5. 青藏高原地区的自然环境具有什么特征

青藏高原气候总体特征:辐射强烈,日照多,气温低,积温少,气温随高度和纬度的升高而降低,气温日较差大;干湿分明,多夜雨;冬季干冷漫长,大风多;夏季温凉多雨,冰雹多。
青藏高原的河流分布主要受到气候和自身地形地势的影响。除东南部降水丰富外,内陆区的河流补给,主要依靠冰川或积雪的融化。
青藏高原的水资源以河流、湖泊、冰川、地下水等多种水体形式存在,并以河川径流为主体。
青藏高原土地资源地域分布明显,数量构成极不平衡。宜牧土地占总土地面积的53.9%,宜林土地占10.7%,宜农土地占0.9%,暂不宜利用的土地面积占34.5%。

扩展资料地热资源:
青藏高原的地热资源特点是热田多、分布广、热储量高。青藏高原的温泉多达600多处,其中许多都是高温沸泉,温度超过了当地的沸点,特别是藏南沿雅鲁藏布江及其两侧,大量的高温沸泉、间歇泉和喷气孔广泛分布。
水土流失:
据2006年的调查数据显示,新中国成立以来,青藏高原上青海省的水土流失面积为38.2万平方公里,占青海省国土面积的49.1%,并且每年还在以3600平方公里的速度在扩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地区的自然环境具有什么特征

6. 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由于其高度,青藏高原的空气比较干燥,稀薄,太阳辐射比较强,气温比较低。由于其地形的复杂和多变,青藏高原上气候本身也随地区的不同而变化很大。总的来说高原上降雨比较少。[6] 
青藏高原本身也是影响地球气候的一个重要因素。古生物学和地质学的考察表面,青藏高原的隆起使全球的气候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青藏高原的地形作用使得南半球的水汽通过索马里急流到达北半球之后产生绕流和爬坡的现象,一部分水汽绕流至东亚地区产生东亚雨季降水,一部分在高原的热力泵作用下汇聚到高原东南侧产生降水。
位于中国青海的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站监测表明,青藏高原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年平均值已由1994年的360ppm(ppm:一百万个空气分子有一个二氧化碳)上升至2013年的395ppm,增加了10%。

7. 什么是青藏高原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

青藏高原是我国第三个地形阶梯,其海拔高度都在3000米以上.这里温度低,气候寒冷,太阳辐射强,尤其是紫外线辐射高,风大、风多,植物生长期很短.土壤被强烈风化,且土层浅薄.在这种条件下生长的植物必定能适应这一恶劣的生态环境,蒿草等植物就具备这一能力.在青藏高原有大面积的以蒿草为主的草地.如西藏东部、青海东南部、以及阿坝等比较湿润地区.而构成这一草地的植物,除蒿草外,还有高禾草、苔草及杂类草等,蒿草高寒草甸草丛平均高度低于20厘米,产草量较低,但地下部分生物量很高,而且植物地下部分根系纵横交错,密集成网,十分发达.这类草地由于温度低,故有机物质分解很慢,土壤有机质含量很高,但有效养分常很缺乏.青藏高原的这种高寒草甸由于草质柔软,营养丰富,食口性强,是很好的牧场,家畜也很具特色,牦牛、藏羊是其代表.同样由于长期以来的重农轻牧,以及重家畜而轻草场的观念与政策,所以青藏高原高寒草地也同样面临着严重的退化问题

什么是青藏高原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

8. 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包括:气温低、日较差大、常年冰雪与寒冻。自上新世末至今大约300—400万年内,青藏地区大面积大幅度地抬升至现在的高度,经历了由低海拔热带、亚热带环境向高寒环境发展的剧烈演变,海拔高度剧增对自然地理环境所产生的变化也起着主导的作用。

扩展资料
青藏高原是亚洲内陆高原,是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第三极”。南起喜马拉雅山脉南缘,北至昆仑山、阿尔金山和祁连山北缘,西部为帕米尔高原和喀喇昆仑山脉,东及东北部与秦岭山脉西段和黄土高原相接,介于北纬26°00′~39°47′,东经73°19′~104°47′之间。

青藏高原的形成与地球上最近一次强烈的、大规模的地壳变动——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密切相关,表现为大幅度的近代上升,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且有许多超过雪线、海拔6,000—8,000米的山峰,是世界上最年轻的高原。

青藏高原光照和地热资源充足。高原上冻土广布,植被多为天然草原。青藏高原也是中华民族的源头地之一和中华文明的发详地之一,在华夏文明史上流传的伏羲、炎帝、烈山氏、共工氏、四岳氏、金田氏和夏禹等都是高原古羌人。青藏高原上的居民以藏族为主,形成了以藏族文化为主的高原文化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