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中的“世外桃源”是人间仙境,真有这地方吗?它的详细地址位于哪里呢?

2024-05-20

1. 传说,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中的“世外桃源”是人间仙境,真有这地方吗?它的详细地址位于哪里呢?

陶渊明,东晋诗人,归稳十余年后他到西岳华山游历,不料在此却发现了一个“世外桃源“,人间仙境。公元417年,他春游到西岳华山,住在玉泉院的全真观。一天他信步走进华山峪中,观赏华山春色。走至五里关,仰望“华山第一关”5个苍劲大字,他感慨万端。绕过大石远眺,满山遍野桃花盛开,他情不自禁连声称赞:“西岳桃花果然名不虚传,沙罗溪桃花与此相比差之远矣!” 
《桃花源记》所述:“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他看得入了迷,一边观赏,一边前行,不知不觉迷失了方向。走着走着,他来到了一个青松翠竹环绕的山谷之中,数十座茅屋农隐伏其中,他好生惊讶。不多一会儿,见一位服饰古雅,长髯如雪的老人依杖而立,笑迎问道:“先生从何而来?”渊明说明由来,并请指点迷津。老翁“便要还家,没酒杀鸡作食”,左邻右舍闻之,纷纷携酒食果品前来问讯。众人席地围坐,依次欢饮,彬彬有礼多有古风雅意。他问老翁,为何居此山中。老翁答道:“赢政乱世,民不聊生,曾祖率宗亲来此绝境避之,现已十辈。”陶渊明问及汉魏晋之事,众皆不知,屈指算来已500余年。陶渊明感叹道:“真乃世外桃源!”他回到全真观,展纸命笔,一气呵成流传至今的《桃花源记》。 

另外湖南常德市的桃江县(好象也叫桃源县),那里有一个"桃花源"的风景名胜

传说,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中的“世外桃源”是人间仙境,真有这地方吗?它的详细地址位于哪里呢?

2.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真的是世外桃源吗?

  把文学作品当成现实生活,看似可笑。然而,我们见到这样可笑的事情还少吗?早年间就有新闻,两地争夺孙悟空的出生地,武大郎是哪里的人? 
   
   桃花源记虽然是陶渊明幻想的一种生活,只是他生错了年代,如果他要是现代人,这确实不是一种奢望,完全可以过他想要的那种生活,那种世外桃源的生活在农村你就可以过成那个样子。
   我前面的院子种了喜欢的花花草草,蔬菜瓜果,还有几棵果树,树与树之间打了一张网,丝瓜和苦瓜开花的时候,天天都有成双成对的蝴蝶从早到晚的在花上忙着采粉,我老是静静的站在柿子树下看它们从这朵花飞到那朵花,那一对对的蝴蝶,它们不离不弃缠缠绵绵的样子我疑心有一对就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秋天那个荷香开花,也有好多的蝴蝶儿翩翩起舞。丝瓜苦瓜爬空中挂,下面还有番茄豆角黄瓜,辣椒,只要是我喜欢的菜,应有尽有,小院面积虽然不大,一年四季不断新鲜的蔬菜吃。
   后院在刚刚盖了房子的第一年,我就种了一棵葡萄树,在盖东西屋的,我早早的就安排师傅们,在房子现浇的时候,东西房顶对面下了好几道钢筋钩。小小的院子,夏天满院的阴凉,夏天的时候别人家院里都是热的要死,要去买那个防晒网,我有绿色低碳环保天然的防晒网。
   葡萄架下鸡鸭满院跑,昨年还养了一群小白兔,没事的时候抱一只小白兔玩玩,好温柔好可爱,萌萌的小白兔好乖,还爬在我的脸上亲我呢。在葡萄架下做做家务,听着我喜欢的旋律,玩玩抖音,收鸡蛋拌鸡食,听小鸭嘎嘎嘎,还有一群鸡闲的没事打架的样子,还有那雄壮的大白兔追着那只雌兔满院的跑,那只母兔很生气,边跑边把脚掌用劲摔的踏踏响,好像在警告那只雄壮的大白兔,你别招惹我。
   我种的有喜欢吃的杏,个大成熟的早,杏刚刚吃完呐,然后那棵桃树说,小馋嘴儿快来摘一个尝尝,桃没吃完,坐在葡萄架下抬头一看,什么时候葡萄串上亮了一颗?马上站在车上把那棵亮的摘下来尝尝,酸酸的甜甜的味道,从此以后就开始又得忙了,家务做完的时候,口渴啦!站在车上抬头找透亮的葡萄,看见一颗往嘴里一扔皮儿啪吐出去,那姿势潇洒极了。从刚开始一颗一颗的找到最后一串一串的摘,好像能吃一个多月,实在吃不完了就酿造酒。
   晚饭之后拽着老公陪我出去散步,路边野花正散发着芳香,于是把安们最美的时候拍下来,西边的夕阳余晖醉晚霞让我陶醉,蹦蹦跳跳像个孩子一样的在后面磨磨蹭蹭的玩,他只好走走停停的等我。
     
     
     
     
     
     
     
     
     
     
     
     
     
     
   
     桃花源记是作者幻想的一副人世间美好的画圈,真识的世界是不复存在的。
   我们的乌托邦世界。 古代伦理学的雏形的形象设计。五柳先生: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它不是鬼故事。因为,在陶渊明的理想当中,是向往那种自然、清静、又悠闲的生活,其中,还包含着灵魂的清静和心灵的干净。虽然,他住在庐山脚下,也很自然: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但是,这个地方毕竟还有‘白衣送酒’的喧嚣,还不能完全逃离红尘世外,跟他理想中的桃花源还有差别的。
   所以《桃花源记》,应该是陶渊明虚构出的真正向往的生活。他所向往的桃花源,既是一个世外的地方,又是一个桃花盛开的地方;既没有世间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又没有红尘滚滚的喧嚣;既是一个清静的地方(灵魂的清静)又是一个很干净的地方(心灵的干净)桃花源的所有人,都是心存善良、和睦相处,没有世间的烦扰。每一个朴素的灵魂里,都有一个纯洁的心灵。
     
   当然不是真的,生活用品就够难办的了。
   衣服可以自己做,菜可以自己种油呢?盐呢?指望几百口的村庄,能生产一切?
   还有,几百口人近亲结婚,早都成白痴了。
   记得当年这篇文章是语文课上的必全篇背诵的项目,所以笔者至今记忆犹新,对于已经把原文还给语文老师的同学,咱们先复习下这篇文章:
     
   大致的白话翻译一下,就是说东晋一个武陵渔夫在某一天去打渔,在河水的某处遇到一片极为漂亮的桃花林,于是他便诧异的探寻这片桃林想走到林子尽头,没想到还真的找到了,这里同时也是河水的源头并且发现了一个若隐若现的有亮光的山洞,于是渔夫就上岸决定探寻一番,结果等渔夫穿过山洞,吃惊的一幕出现了,这竟然是一片“世外桃源”,里面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里面有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的人们。。。里面的人突然看到了这个不速之客,问清楚之后,对渔人好吃好喝的款待,谈笑中,渔人得知他们完全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渔人一一告知,在渔人要走的时候,被告知:千万不要把我们这儿的事儿告诉别人。后来的事儿大家都知道了,这个渔人是个坏人,出去的时候处处留记号,并且马上和地方官告密,结果地方官按照他说的死活也找不到这里了。    
   笔者认为这个故事其实细思极恐,以至于很多脑洞大的朋友认为,这完全是陶渊明写的一个“聊斋志异”的鬼故事啊,之所以后来找不到这里(而且前提是回来时候处处做了记号)就只能证明渔人进入了一个完全不存在的鬼魂村落,他看到的全是幻像,而他接触到的人都是秦朝死于动乱屠刀下的老百姓,渔人的经历像极了这个猜想,在加上文末那个南阳刘子骥最后更恐怖的下场,很可能就是他几乎接近了这个鬼魂村落,被里面的鬼魂诅咒,回来得病就爆亡了,以至于后来再也没有人敢去找寻这里了。
   在封建 社会 ,世外桃源只是避开尘世纷争的理想场所,故在某一时期,人们都向往有一个地方可以避免战争,斗争。学着归隐。
   若说这是-个什么鬼故事及调侃官场时弊的故事当然可以,但这就太低估陶渊明的写作能力及天份了。用这个简单的故事去骂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朝廷,他真不会干,都天天耕田采菊欣赏南山悠悠之自然美了,对世俗权斗都心死了,还有兴趣写政治性文章吗,住在深山的他中了邪因而写个鬼故事或写出自己午夜梦回元神出窍的经历也应是很自然的事,但令他元神出窍刺激得这么历害而挥笔写出桃花源记又真是很有趣的问题。有没有想过陶渊明除了耕田种菜写诗外还在深山可能可以做什么? 史载他的儿子是低智商的迟顿儿,简称弱智,而生物科学家确定 : 年纪大的夫妇最有机会产下此种智障儿,所以可以确定 : 他在深山时还是老当益壮,与他的爱人老伴鱼水之欢不断。所以我们终于找到渔夫和他混为-体、曰常生活必需品的那条捕鱼船了。陶渊明夫妇在官场打滚时应没有太多闺房之乐吧,因那入桃源洞的小溪感觉是窄并不明显地深藏于茂叶群枝之间。随着叠叠流水将“渔船”经窄窄的溪道(应该是阴阴感的)进入桃源核心点后,那里的-切都这令渔夫感到很舒畅,当然也是自然得很,都已找到远祖的发源地了,所有人类的祖先都源自这“桃源”。

3. 陶渊明写的“桃花源”到底在哪里?

陶潜所说的桃花源位于今天的湖南省常德市境内,并且在历代写“武陵”的诗文中。往往把“武陵”当作桃花源的代名词。
在陶渊明所处的时代,生活在武陵地区的湘西苗族正处于父系氏族初期的社会阶段,这里生产力低下,剩余产品极少,贫富不悬殊,无徭役,无关税,百姓生活安宁,相处和平,与《桃花源记》中人们的生活状态十分相似。
武陵地区的苗族人民崇拜桃树,并有杀鸡待客的习俗,也与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吻合。中国其它叫做桃花源的地名有很多,重庆酉阳、湖南常德、湖北十堰、江苏连云港、安徽黄山、台湾基隆、河南南阳、重庆永川等地都有桃花源。

扩展资料
桃花源出处
桃花源,出自陶渊明诗《桃花源诗》。诗的序桃花源记记述一个世俗的渔人偶然进入与世隔绝之地的奇遇记。
本文幻想了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自给自足,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是当时的黑暗社会的鲜明对照,是作者与时人所向往的一种理想社会,它体现了人们的追求与想往。
也反映出人们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大部分学者认为,桃花源记是陶潜对当时的社会不满,希望追求一个平静和谐的社会而写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桃花源

陶渊明写的“桃花源”到底在哪里?

4. 请问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说的是哪里

桃花源并不存在,桃花源是虚构出来的。
《桃花源记》是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桃花源一个幻想的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自给自足,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是当时的黑暗社会的鲜明对照,是作者与时人所向往的一种理想社会,它体现了人们的追求与想往,也反映出人们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大部分学者认为,桃花源记是陶潜对当时的社会不满,希望追求一个平静和谐的社会而写的。

扩展资料《桃花源记》的故事和其他仙境故事有相似之处,描写了一个美好的世外仙界。不过应当强调的是,陶渊明所提供的理想模式有其特殊之处:在那里生活着的其实是普普通通的人,一群避难的人,而不是神仙,只是比世人多保留了天性的真淳而已;他们的和平、宁静、幸福,都是通过自己的劳动取得的。
古代的许多仙话,描绘的是长生和财宝,桃花源里既没有长生也没有财宝,只有一片农耕的景象。陶渊明归隐之初想到的还只是个人的进退清浊,写《桃花源记》时已经不限于个人,而想到整个社会的出路和广大人民的幸福。
陶渊明迈出这一步与多年的躬耕和贫困的生活体验有关。虽然桃花源只是空想,只是作者理想当中的社会,但是能提出这个空想是难能可贵的。
此文艺术构思精巧,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采用虚写、实写相结合手法,也是其一个特点。增添了神秘感。语言生动简练、隽永,看似轻描淡写,但其中的描写使得景物历历在目,令人神往。文章有详有略,中心突出。

5.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在中国真的有此地吗?

陶渊明所写桃花源的位置,学术界尚有争议。真正的桃花源也许就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我们都需要一个属于自己的精神乐园。
但大部分人认为,陶潜所说的桃花源应该位于今天的湖南省常德市境内,并且在历代写“武陵”的诗文中。
如唐孟浩然的《武陵泛舟》、王昌龄《武陵龙兴观黄道士房问易因为题》、《武陵开元寺黄炼师院》、司空图《武陵路》、曹唐《武陵洞》、五代王建《武陵春日》、宋梅尧臣《武陵行》、张斛《武陵春晓》、唐庚《武陵道中》、胡浚《武陵竹枝词》(六首)等诗。
基本上是写桃花源,标题却写的“武陵”,往往把“武陵”当作桃花源的代名词。常德市内现有4A级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桃花源风景区,景区内风景秀丽,历史遗迹众多,酷似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所以我们认定湖南常德内的桃花源是最接近陶潜文中所描绘的仙境。

拓展资料:
1、桃花源,出自陶渊明诗《桃花源诗》。诗的序桃花源记记述一个世俗的渔人偶然进入与世隔绝之地的奇遇记。本文幻想了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自给自足,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是当时的黑暗社会的鲜明对照。
是作者与时人所向往的一种理想社会,它体现了人们的追求与想往,也反映出人们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大部分学者认为,桃花源记是陶潜对当时的社会不满,希望追求一个平静和谐的社会而写的。
2、中国桃花源的地名有很多,重庆酉阳、湖南常德、湖北十堰、江苏连云港、安徽黄山、台湾基隆、河南南阳、重庆永川等地都有桃花源。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 桃花源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在中国真的有此地吗?

6. 陶渊明写的《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在中国哪个地方,知道请告诉我,谢谢


7. 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究竟在哪里?

也许真正的桃花源已不得而知;当我们说起世外桃源,自然会想起陶渊明笔下的田园风光、鸡犬相闻和一番世人所追求的景象。近几年来,因为旅游发展等种种的原因,有了以桃花源命名的旅游景区。要数出名,自然是重庆酉阳和湖南常德的桃花源了。但实际上,它们也许不是真正的桃花源,也因此在网络上掀起了一阵风。刚好,阿苏是重庆人,我去过许多次重庆酉阳的桃花源,我可以说一说我所见到的酉阳桃花源的真实情况,和在网络上所见到的湖南常德与重庆酉阳桃花源之间的“争斗”。


我上高中的时候,那是我第一次去到酉阳,我同学推荐我去龚滩古镇的时候顺便说起了一个正在打造5A级旅游景区的地方,那就是有氧桃花源。但我第一次去酉阳桃花源,是在多年以后,我成为了一命职业的旅行者,受邀去桃花源观光的。后来陆陆续续,从曾经的桃花源,到后来重新打造升级的桃花源,我也算是见证了它的一步步。第一次来到桃花源的时候,就把整个景区玩了一遍,但是感觉六个小时的车程从重庆到酉阳桃花源有一些不值得的,这里虽有田园风光,却有些过于牵强。景区里倒是有一些穿着古装的工作人员,比如打铁匠、放牛人,除去这个还比较有意思以外,桃花源还有一个伏羲洞,但景致实在是一般。我再去桃花源,是它升级打造之后了,入园从曾经的伏羲洞开始,和以前的路线恰恰相反,但是已经没有任何亮点。



我对桃花源的印象是不太好的,是因为在网络上,酉阳桃花源和常德桃花源争自己谁才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在我看来,酉阳桃花源有许多做得不妥当的地方,故意在网络上炒作,我想,这不该是一个“世外桃源”应有的风度。

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究竟在哪里?

8. 陶渊明说的“桃花源”在哪里?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写的《桃花源记》是一篇流传千古的杰作。他的曲折动人的情节,生动流畅的描述和栩栩如生的人物,为人们展示了一个百姓梦寐以求的理想社会——桃花源。


故事大致是这样的:


据说,在晋朝太元年间的武陵地方,有个渔人,经历了一次美妙的奇遇。一天,他沿着一条小溪划舟向前,不知不觉间来到了一片桃花林间。这里是一片桃花的海洋,树上满眼是盛开的桃花,地上到处是飘落的花瓣,桃林夹着溪水向两岸伸展,一眼望不到尽头,令人心旷神怡。渔人很觉奇怪:我以前怎么从来没到过这地方呢?


他好奇地划着小舟,打算找到这片桃花林的尽头。


划呀划呀,他终于来到了小溪的源头。只见这里有一座山,山脚下有一个山洞。渔人拴好了自己的船,沿着山洞向里面走去。起先,洞中的通道很狭窄,走了几十步后,洞口一下子宽敞起来,展现在他眼前的是令他万分惊奇的新天地。


举目望去,这里有宽广平坦的田野,整齐排列的村舍,清澈美丽的池塘,绿叶婆娑的桑树和竹林……


那些在田地里劳作的农夫,路上行走的行人,房前闲坐的老人,河边洗衣的妇女,说着、笑着、唱着,神态都十分快乐,这里仿佛没有忧愁,没有痛苦,没有伤悲,甚至鸡鸣和狗叫的声音都是那么平和。这里真是一个神奇的世界!


洞中的人们瞧见了这位陌生的渔人,都围拢过来。交谈之后,大家都热情地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做客,好像多年不见的老朋友。渔人来到了一个人家,那家人杀鸡摆酒招待他,许多村民来看望他。渔人问他们是怎样到这地方来的,他们就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他。


原来,他们的祖先是秦朝人,在那兵荒马乱的年月,逃难来到了这里,以后再也没有到山洞以外去,于是,便和外面的世界隔绝了。这些人在这里繁衍生息,成了世外之人,这里也成了世外桃源。


渔人听了他们的述说,十分惊奇,问他们道:“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朝代吗?”


他们都说不知道。


渔人就把外面发生的事情,朝代的更迭,像讲故事那样讲给他们听。从陈涉吴广揭竿而起讲起,什么刘邦灭了项羽建立汉朝呀,汉武帝出征匈奴呀,王莽篡位呀,刘秀称帝呀,魏蜀吴三国鼎立呀,五、六百年的历史使他们感到十分新奇。


后来,渔人又被别的人家请去吃饭,家家都用好酒好菜款待他。过了好多日子,渔人思家心切,临别之时,大家叮嘱他说:“千万不要把我们这儿的情况跟外面的人说呀!”


渔人告辞以后,顺着来时的路途往回走,并沿途做了记号。


回到武陵,渔人立即跑到太守那里,向官府报告了他的见闻。结果,他带着官府的人沿小溪前行,却迷失了道路,再也没有找到原来的记号,找不到那个世外桃源了。


陶渊明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里,“道子专权,国宝乱政,王恭起兵,桓玄夺位”,朝廷腐败,骄奢淫逸,百姓生活痛苦不堪。谁不向往那没有剥削和压迫,自耕自食,融洽相处,老有所养,幼有所育,自由安乐的社会呢?


《桃花源记》激起了人们对理想世界的追求,人们从各个方面探寻桃花源的真实所在,可惜,其说不一,莫衷一是,直至今日,仍是一个不解之谜。


试看下述的几种说法,哪个使人信服。


根据地名说。有人认为,现今湖南省桃源县有一景点,恰似“桃花源”。那里面临沅水,背靠青山,景色秀丽,林木深幽,有唐人建的寺、观,有宋人建的楼,有明清两代人建的景点,仿佛都符合作品中“渔人遇仙”的意境。但据考证,宋代才在这里设县命名,那些景点和建筑肯定是后人的附会。此说过于牵强。


根据时代说。有人认为,桃花源应为湖北武陵地区的苗民村落。其根据是,东晋时期,湖西苗族正处于父系氏族初期的社会,贫富不悬殊,无徭役,无官税,百姓们生活安宁,相处平和。另外,武陵地区的苗民崇拜桃树,并有杀鸡待客的习俗,但具体地点,无人说得清楚。


根据作者游踪说。有人认为,桃花源是在古海州的宿城山凹。据考察,这里三面环山,一面向海,无陆路与外界相通。据说,陶渊明曾任过参军,到过此地,领略过宿城山凹的美丽景色——那里极像《桃花源记》描述的洞内外景观:“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方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这或许是陶渊明心目中的桃花源?


根据作者家乡说。有人认为,桃花源就是陶渊明家乡浔阳柴桑附近的康王谷,这里亦称“桃花源”。康王谷长三十余里,不是知情人即使来到康王谷口,也不会知道其中有深谷。这里的春天繁花似锦,遍野飘香,美丽的田园风光几乎与《桃花源记》里描绘的世外天地一模一样。作为家乡人,陶渊明肯定是康王谷的“知情人”。康王谷成为他笔下“桃花源”的原型,十有八九。


上述种种说法,各有千秋。至今没有一个公认一致的答案。这也并不奇怪,“桃花源”毕竟是人们向往中的世外之地,怎能处处“对号入座”呢!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